電視大佬們為什麼都跑去拍電影了?
  隔壁村的銀子真的就更好賺嗎?大佬們都愛投哪種片?這些電視界“扛把子”混電影圈為什麼都覺得沒門檻?
  南都專訪
  近幾年不少電影咖進入了電視圈,周迅、姚晨、高圓圓、趙薇、吳秀波、孫紅雷等多年不拍電視劇的演員齊刷刷進駐電視片場。市場在哪裡明星就在哪裡。2010年四大名著的翻拍成為內地電視史上首批投資過億的大劇,電視市場的天花板近幾年被不斷調高,業內人士透露,電視劇版權首輪上星單集最高劇價從2010年達150萬,到2014年已經翻了一翻達300萬左右,網絡版權高達150萬一集,不少電視劇製作公司都在計划上市,整個行業看上去十分繁榮。然而近期一些以電視劇作為主營業務的製作公司卻紛紛開始調整方向,轉抱電影市場的大腿,在電視劇生產上保守發展甚至壓縮規模。
  被稱為“電視劇第一股”的華策影視實施“五億扶持青年導演計劃”,入股郭敬明的公司獲取其作品的電影優先拍攝權;最老牌的慈文傳媒出品過《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西游記》、《七劍下天山》等最具影響力的電視劇,今年準備壓縮一直作為核心業務的電視劇生產規模,和徐克、杜琪峰共同合作動作電影;《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的製作人吳毅也首投婁燁導演的電影《推拿》,進軍電影市場;出品過電視劇《殺虎口》《黑三角》的銀潤傳媒前幾年就表現出對電影市場的興趣,2014年更是集中爆發,投資30億元建銀潤小黃山影視文化產業園區,並攜12部影片在香港電影節發佈;近期“擬2 .8 1億收購泓霆影業51%股權,蘇寧環球進軍文化影視領域”的消息也十分引人關註,泓霆影業出品過古裝戲《錯點鴛鴦·戲點鴛鴦》和黃曉明主演的《錦繡緣·華麗冒險》,資本註入後,這個製作電視劇的公司據說也將以電影創作為另一個突破口……
  這些電視人為何突然紛紛行動起來站到電影隊伍中去了?作為新兵的他們進入電影圈有沒有難以跨越的門檻?電視人轉做電影有何優勢和劣勢?他們又是通過什麼具體方式進入到電影行業的?日前南方都市報記者專訪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慈文傳媒集團董事長馬中駿和陝西文投(影視)銀海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毅,聽聽這幾位電視行業的大佬怎麼說。
  1 電視劇為什麼已經滿足不了你們了?
  發自內心的想法:還有什麼給拍的嘛?我們基本把所有家庭關係都拍完了……
  政治正確的說法:電視題材破壞性開采,一劇兩星後路可能會更窄
  在很多電視人看來電視行業已觸天花板,“電視劇題材這兩年被破壞性開采,無論是諜戰、軍旅、家庭戲都是越走路越窄,很難產生好劇。”吳毅表示如果政策上不鬆綁這種情況很難有轉機:“我們基本上把所有家庭關係都拍完了,而包括社會形態的很多題材我們卻不能觸及。”“一劇兩星”之後,他認為擺在電視劇製作人前面的獨木橋就越來越窄了:“看似市場變大了,但實際來講,有購買力的電視臺就沒幾家,沒有購買力的只能消化一些低成本的東西,可能造成電視臺的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那就形成了購買力的進一步萎縮。所以現在電視劇從創作到播出來說都形成了一個困局。”
  新的形式也讓電視劇製作公司面臨過嚴峻的挑戰。從突出品牌效益和控製成本的角度,電視臺越來越傾向於搞自製劇,吳毅說:“一個台里一年按照正常的需求也就二三十部劇,他自己可能就吞吐掉了一半以上,留給整個市場的空間就越發的小。”電視受眾的變化也是驚人的,馬中駿表示:“往後在互聯網上、在移動終端上看電影電視劇的人會越來越多,傳統觀眾會越來越少,電視劇一定會網絡化。我覺得做電視的平臺也會思考這個問題,如何來做一些產品才能符合未來發展。”
  2 那隔壁村的電影又有什麼好的?
  發自內心的想法:俺們同村的《爸爸去哪兒》去拍了個電影都弄了幾個億呢……
  政治正確的說法:電影市場容易出“黑馬”
  2005年,馬中駿和徐克導演合作了電影《七劍》成為該年度威尼斯電影節開幕影片。但這並未動搖那個時候他依然把公司主業放在電視劇上的定位,他的判斷是,彼時做電影的時機還不成熟。和絕大多數電視人的想法一樣,那時候他覺得電影雖然有利潤但是風險很大,電視相對利薄,但勝在穩妥。而現在,他覺得思路該變一變了。
  “當時銀幕數跟現在差了幾個等量級的,我們當時1個億的票房如果按現在來說至少8個億到10個億,那個時候電影市場的規模還沒達到這麼強勢。”如今,他認為電影市場空間很大,會越來越搶手,以至於現有的幾家電影公司還遠遠填充不了市場的體量。他預測:“這些年市場的培育,特別是新一波青少年觀眾的加入,中國電影迎來了一個黃金髮展階段。”
  給他們以巨大吸引力和鼓舞的是這些案例:光線投一部《泰囧》帶來的巨大利潤讓人看到電影市場散髮出來的無與倫比的能量和魅力(成為首部10億級票房的華語電影);很多人並不看好的《分手大師》票房已經突破6億;被認為是快速生產的電影的代表《爸爸去哪兒》也有五個多億票房。這讓他們覺得電影容易出黑馬,在巨大的利潤面前,以往讓電視大佬們望而卻步的高風險也變得不那麼可怕了,在他們看來投幾部電影哪怕只成功一部都可能會力輓狂瀾,整個翻盤,而電視劇因為利潤空間有限,一部賠了很難用另一部拯救,就很難再喘上這口氣。“一部(小成本)電影投1000萬,萬一閃失了,影響不大啊,反觀電視劇,一個3000萬的項目你做不好,你賠的是3000萬啊。”吳毅說,“這麼多年下電影票房來到200億(2013年國內電影總票房220億)的時候我們是有一批優秀的電影公司成長起來,但是相對於未來整個成熟的電影市場而言還有空間,每個環節還沒有純粹地市場化。”
  3 電視界扛把子混電影圈有沒有門檻?
  ●包養電影會不會很貴?—— 電視劇也很貴好嘛!
  “一個30集中等製作水平的戲兩千萬的投資已經屬於低得不能再低了”
  “很多大腕兒願意在電影上拿低片酬,電視劇上卻一分不讓”
  做電視的人做電影,投得起嘛?在吳毅看來,電視劇門檻才會越來越高,而電影門檻反而更寬鬆些。“電影你一千萬也可以做,一個億也可以做,從電影投資的角度講,投到三四千萬已經是個杠。電視劇就不行了,一部電視劇可能需要你最低三千萬左右投資,一個30集中等製作水平的劇兩千萬的投資已經屬於低得不能再低了。而且電視劇的壓力、風險就全在資方一家去承擔。”
  讓電視製作人們不堪重負的還有明星們越叫越高的電視片酬,“很多大腕兒願意在電影上拿低片酬,電視劇上卻一分不讓。他們對電影的態度是為了占有市場位置,大部分人掙錢還是在電視劇上,比如趙薇的新劇《虎媽貓爸》她的片酬應該是在3500萬左右,起碼要頂她五六部電影的片酬,電影上的片酬應該是六百萬到八百萬左右。”
  ●電影大導會不會很難搞?—— 你情我願有什麼難的!
  您的好友徐克、杜琪峰、婁燁、郭敬明……已經上線
  “真正對市場有影響力的電影導演就那麼幾個,很少。只有個別的,像馮小剛跟華誼還沒完成合約,陳凱歌在為新麗在做,張藝謀和樂視有些合作,其他的基本都是部頭約相對比較自由。”馬中駿說。他們幾位都表示對尋求合適的人才合作並沒有太多擔心,各自做電視時的資源和口碑在做電影時依然有效,而且他們自信只要挑好題材,刷好內容,自然就能吸引到優秀的團隊來合作,而實際上,他們也正在和徐克、杜琪峰、郭敬明、婁燁等人合作。
  ●沒經驗真的沒關係?—— 大家還不都是在一個起跑線!
  “過去華誼一家獨大,但今年上半年華誼票房已經排到第五,光線衝到了第一”
  “傳統意義上的好不一定好,傳統意義上的不好不一定票房不好”
  雖然準備大展拳腳進入電影行業的這些電視大佬們仍然算是新兵,但他們並不認為現階段的電影圈裡有誰能躺在經驗和成就上高枕無憂。
  就導演而言,吳毅認為“電影觀眾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美國文化、流行文化哺育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他們的文化需求現在還沒有哪一個導演掌控得了。”在他看來老一波電影導演並沒有煥發新的生機,最近的例子是“《歸來》的3億票房對張藝謀而言也算不上理想”。“我們的導演人才到目前為止都是斷裂的,張藝謀、馮小剛這些優秀電影導演是受蘇聯電影的影響和體制的影響比較大,他們的根在藝術電影上。他們本身對商業電影的瞭解也不是通過長期的積累,也是靠自己本身摸索的。大家都摸著石頭過河。”馬中駿更期待90和00後的人才進入電影行業,他認為這些看著日漫、玩著游戲長大的年輕人開始做他們的電影的時候,電影會發生本質的變化。“商業電影的類型化分類,國際電影的發展給了年輕一代很多啟發,但他們還需要時間來養育,我們現在正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在電影市場狀態本身就不怎麼成熟的情況下,馬中駿認為,怎麼號得住這個市場的脈對大家而言都是考驗。“比如《爸爸去哪兒》那麼高的票房,專業電影人都傻了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他認為電影市場會不斷涌入新鮮事物,大家都會有看不懂的地方,所以“至少現在來說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沒有說誰比誰強,誰比誰弱。”
  他們想要表達的是機會是均等的。“過去華誼一家獨大,但今年上半年華誼票房已經排到第五,光線衝到了第一,”吳毅認為電影還會持續在這樣一個亂象當中,“傳統意義上的好不一定票房好,傳統意義上的不好不一定票房不好,還處於一個初級階段,還有很大市場空間可以開拓,我們的創作儲備遠遠不夠。”
  4 做電視的做電影有什麼優勢?—— 當然有啦
  ●俺們對觀眾還是很瞭解的!
  趙依芳對華策對於題材的把握很有信心,“市場調查上我們是有優勢的”,趙依芳做電影的思路和做電視一脈相承,華策出品的電視劇青春偶像氣息濃重,如《天涯明月刀》、《天龍八部》、《傾城之戀》等,她認為年輕的主流觀眾是同一批人,所以電影上她選擇了和郭敬明以及《愛情公寓》的團隊合作繼續走青春路線。她認為現在的電影市場還沒有在細分上下足功夫,“以前我們的電影都在內容創作上比較綜合,而我們抓的電影是兩大塊,一是青春類的電影,二是跟電視劇創作相關的、可以互動的電影,我們現在買一些版權會電影電視都買,如果適合我們就希望同時開發電影。”
  馬中駿和吳毅進入電影行業也是延續了他們原有的類型優勢。馬中駿多年來做武俠劇,《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七劍下天山》等作品都成為當年最熱門的話題和最有影響力的電視劇。未來進入電影市場,他也會側重做動作、技術的類型片。吳毅是一個追求作品人文精神的製作人,曾製作《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聖天門口》等口碑之作,做電影他依然會堅持這個風格:“更重要的還是關註人,電影是要反映一些不同的人的生命經歷,這個是要跟現實高度契合的,這個是我追求的。”他投資的第一部電影《推拿》就是一個這樣的作品。
  ●俺們對總局也是瞭解滴!
  吳毅表示做電視劇的人更有過審意識。“電視劇比較長,而且它是以家庭為單元的觀劇方式,而電影則是在一個封閉式的空間,受眾比較成熟,電影某些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些尖銳的東西,二是可以量化,但電視劇不行,老少同堂看一個東西,任何涉及情色、凶殺的都不行。做了這麼久電視劇,我們起碼要保持高度敏感,而且有自我審查意識。”
  5 做電視的做電影有什麼劣勢?—— 也是有噠
  ●不懂行嘛!
  華策在上市之前就成立了一個金球影業,一直以來都有做電影的計劃。但最初就感受到了不小的困難:“我們公司在杭州嘛,電影的人才、資源比較集中在北京,所以這一路過來都是參與一些電影的投資,最早《A面B面》、《西風烈》,後來《歸來》、《太平輪》,投一些也自己摸索一些,但是沒在電影市場上大展拳腳。”華策總經理趙依芳坦承自己不懂行,“這個一定要承認,人後我們要做更多的努力,比如說我們要組建發行團隊,要邀請一些行內的優秀人才一起來推動,人才非常重要。”她認為進入這個行業最大的門檻是自己,“你不懂行嘛,你要擺正你自己的位置,你是新兵就是新兵。”
  ●不夠窮嘛!
  率先選擇進入電影行業的電視人通常是在電視行業取得一定成績的,馬中駿表示這其實會導致動力不足,“因為我們會比較迷戀自己的某一種成功,你電視劇做得好,這個也穩定,大家又都希望你做下去,其實就會影響你其他的發展,窮則思變,不窮也是要出問題的。”做電視做得好的公司其實離窮還有很大距離,為了給公司員工鼓勁讓大家有轉型的動力,馬中駿讓他們把自己當窮人來看,“一窮二白開始創業,你才能想到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的,你不能老在一棵樹上吊死,否則一定會吃虧。”
  我們的業務範圍真的不是“承包魚塘”好麽文藝片 、類型片、青春片統統都到碗里來!
  1 一個做電視的跑去投拍婁燁的文藝片,圖啥?
  吳毅 全資投拍婁燁的《推拿》賺口碑
  吳毅是電視行業的金牌製作人,他製作的《士兵突擊》成為電視史上一個標桿性的作品。而後《我的團長我的團》、《聖天門口》等作品也頗具口碑。吳毅投資的作品偏重人文表達,他選擇進入電影行業的入口是藝術片,第一個投資的電影便是婁燁導演的《推拿》,聚焦盲人推拿師這一特殊群體,在本屆柏林電影節上拿到最佳攝影獎。
  ●保本—— 獲取社會效益是首要目的
  南方都市報:你在選擇自己投資的第一部電影的時候怎麼想到做藝術片呢?
  吳毅:做電影是第一次,市場規律、全流程上,我的認知還是有缺陷,所以我還是想尋找一個穩妥的進入角度,既保持了一定的品格,又保證我們在利益上的追求。我求保本,這是我對這個片子的基本定位,獲取社會效益是我首要的目的,能不能引起業界的註意,這個我考慮得比較多。
  南都:您覺得藝術片反而比較穩妥?
  吳毅:不是說藝術片穩妥,而是做這個戲保持了我們一貫的人文色彩和對電影的認知。
  南都:你如何預估這個片子可以保本?
  吳毅:現在唯一的難點是對國內市場的預估,有可能不錯,但還是有很大的風險。但也有可能這個階段大家伙看慣了別的片子,對一些新鮮的東西還是有期待的。
  ●拿獎—— 定位就是衝擊三大電影節
  南都:拿獎也是挺期待的吧?
  吳毅:拿獎是對它的訴求的終極表現,我是想要引起一定的關註度,這個是我想要的社會效益。我們當時定位就是衝擊起碼是世界公認的三大電影節的認可,是起碼要入圍。拿獎當然是我們運氣比較好,第一部就實現了這個目標。(在本屆柏林電影節上,《推拿》拿到最佳攝影獎)
  ●過審—— 已是最後階段預計8、9月上
  南都:這個片子計劃什麼時候公映?
  吳毅:我們計劃8、9月。
  南都:過審情況如何?大家都比較關註婁燁導演的戲的過審問題。
  吳毅:已經提意見修改了,我們已經在最後階段了。這一點上我對這個項目是比較有自信的,因為這個首先是取材於茅盾文學獎,另外一個這個片也是導演近幾年比較中規中矩的,保持了他創作特點也較以往更傳遞了藝術性以外的正能量。他傳遞的東西也是比較溫暖的,這也是在婁燁導演的作品裡面很少有的暖暖的調子。雖然講的是邊緣人物,是黑暗與光明的故事,盲人的世界,但我覺得他內心是溫暖的。
  南都:《推拿》如果光走國外的版權的話,能夠保本嗎?
  吳毅:可能還不行,因為我們這次的投資也不算小,2000多萬的成本,但我覺得會有一個互補,因為一般片子很少會在國外占到一定的份額,這部片子是一定有國外市場的。
  ●投錢—— 我進入的前提就是全資
  南都:你當時如何選擇婁燁這樣一個非常有特點的導演合作的?
  吳毅:我們全額投這個片子,信心的來源是我當時看了劇本和他們拍攝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有個小插曲,在他們初期投的時候,是其他一個公司先行的,我在中期介入。他們可能有資金的原因,可能資方有其他想法的出現,才導致了我們這樣一個契機。我進入的前提就是全資。
  南都:做了《推拿》對你後面往電影方面發展有什麼具體幫助嗎?
  吳毅:我想等9月份我們放映了以後,會有一個全新的認知。我們這個項目現階段在市場能產生什麼樣的能量還未知,說實話還有點戰戰兢兢。
  南都:你後面還有什麼做電影的計劃?
  吳 毅 :我覺得電影還是一 定要註意定位,第 一 部 是 藝術片,下一個可能會做類型片,受眾面寬一點,商業元素有更多體現。
  2 通過做網劇來做類型化電影 這是什麼路子?
  馬中駿 和徐克、杜琪峰聯手打造動作電影
  馬中駿掌舵的慈文傳媒集團是國內最老牌和最具影響力的大型影視製作機構之一,公司創建於1999年,出品了《西游記》、《青盲》、《5號特工組》系列、《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七劍下天山》、《小魚兒與花無缺》、《雪山飛狐》、《老馬家的幸福往事》等多部熱播劇。而這個電視劇產量很高的公司這兩年卻準備壓縮電視劇規模,在電影動畫游戲上大展拳腳,馬中駿準備以網絡作為切口進入到電影行業,通過網劇的製作來聯動電影,並延續其原有優勢,在動作電影上與徐克、杜琪峰展開一系列的合作。
  ●網劇的觀眾和電影觀眾是一伙兒,我們會從動畫和游戲入手做電影
  南方都市報:慈文傳媒進入電影市場的計劃是什麼?
  馬中駿:我們要做類型化電影,一要自己培養年輕導演的力量,我們會從網絡的合作入手,同互聯網公司大量地合作,先通過做網劇瞭解和培養觀眾,網劇的觀眾和電影觀眾是一伙兒人。
  南都:最近你們公司在騰訊做的點擊過億的網劇《暗黑者》是一個開頭是嗎?
  馬中駿:是開頭,我們會通過這個方向來做電影。網絡小說、網絡劇的受眾跟電影觀眾年齡一致,我們會找到他們的連接點和一些共鳴的地方。另外我們會從動畫和游戲入手,打造一些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的意思,影視IP多用於商務合作方面,比如根據某電影開發游戲或者開發衍生品)的形象來做電影。
  ●動作片,不管古裝動作當代動作還是未來動作,都是我們所擅長的
  南都:這個跟慈文以前做武俠等有想象力的作品和現在的《華胥引》、《花千骨》是一脈相承的?
  馬中駿:因為我們自己有什麼就做什麼,我們有這個積累。我們會壓縮一定電視劇的規模,發展網絡劇、電影、動畫電影。我們有合作的經驗和資源,所以我們會在電影方面走國際化路線,跟美國知名的製作人和公司在談合作,也堅持我們對類型化電影的探索,比如動作,不管是古裝動作當代動作包括未來動作,這是我們擅長的東西。另外對於未來電影技術上的探索,也是我們喜好的,會去下功夫。
  南都:聽說慈文和徐克、杜琪峰展開一系列的合作?
  馬中駿:一定會有,已經有一些具體的項目在談。
  3 收“小時代”、買“愛情公寓”——華策要拍中國的“哈利·波特”?
  趙依芳 與郭敬明、汪遠合作打造青春電影
  郭敬明的才華是夠的,他感受到了我們骨子裡對他的認可
  南方都市報:此前華策也陸續投資了一些電影,現在是希望把電影方面做得更大嗎?
  趙依芳:去年開始我們在北京設立平臺,組合了一些人才,幾個班子,100多號人。我希望以後我們抓的電影可能是兩大塊,一是青春類的電影,二是電視劇創作相關的,希望同時開發電影。
  南都:郭敬明電影作品現在熱度很高,很多人都在搶著和他合作,華策是怎麼爭取到合作的?
  趙依芳:郭敬明是網絡熱門的青春文學的旗艦人物,他也很有興趣搞電影,他的才華也是夠的。我們跟他的戰略投資關係一個是我們買了他的公司最世文化的股份,除了他以外,我們是大股東。第二個他以後未來的作品必須優先給我們投資開發,合約裡邊有個約定就是5年要做5個他的作品。我們其實和郭敬明也沒有談多少時間,郭敬明感覺到我們非常理解青春文學、電影,骨子裡對他的認可和支持。
  南都:入股他的公司本身也是資本上的支持?
  趙依芳:對啊,等於我是他股東,是他的董事,我對他的整體發展有責任,他也覺得挺好。
  不做《愛情公寓》電影版,而是做“中國的《哈利·波特》”
  南都:市場上創作青春題材的團隊你們都挺關註的?
  趙依芳:對,還有汪遠,《愛情公寓》的團隊,我們也是入股了他的公司,他後面的項目也是我們優先做。不是做《愛情公寓》電影版,是另外一個品牌。我們規劃中比《愛情公寓》還要大,是一個系列電影,類似中國的《哈利·波特》一樣,原創的,有中國文化元素在裡面,還有導演王岳倫等。編劇也在合作,比如《西游降魔》的編劇現在在幫我們做。
  南都:你們之前在投資電影方面和很多公司都有合作,以後也會走合作路線嗎?
  趙依芳:電影我們肯定不是一家在做,我覺得有一些好的項目我們完全可以跟一些大的公司合作。將來,互聯網作為一個全球典型化的社會形態,我覺得自己一個人幹事情肯定是最笨的辦法。
  2010年10月26日,華策影視於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以電視劇為主營業務的上市企業,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第一股”。其電視劇年產量2014年預計達到10 0 0集,更在這一年積極在電影產業上發力。《小時代3》是華策影視宣佈大舉進軍電影行業後,第一部大手筆投資的電影。切入電影產業,總經理趙依芳提出了“電影的互聯網化”的概念,利用大數據分析電影人群,同時極其註重人才,用投資入股對方公司的形式與郭敬明、汪遠等人達成戰略合作模式,擁有其作品優先拍攝權。
  B06-B09專題採寫:南都記者齊帥 實習生 劉沛 漫畫 鄭小嘩
(編輯:SN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45moxi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